生活散文,很久沒看的類型。


看到後記才知道作者是拍"愛的發聲練習"電影的導演,看起來很年輕,不過生活經驗豐富的樣子。


這種書其實很難寫心得,因為每一個悸動都是在字裡行間發酵、沉澱,當下的獲得融入心中,事後要條陳出什麼也有點難辦。


大抵,是關於生活的方式。


不是那種教別人如何成功如何賺錢或是如何從困境中再起的、市面上充斥的散文集,它很單純的就只是匯集了日常的小感動,呈現出一種活著的方式。生活本來就是一種心態和行為、一種風格,是人們在忙碌時就容易忘記去感受的簡單。


我蠻喜歡書裡的一些句子。其中有句話 “你只有在離開一個地方的時候,才會看清你自己原本身處其中的樣子。” 而我同意,他這所謂的“靈魂出竅”法讓人更容易檢視自己“客觀”的模樣: 這不是我第一次嘗試,在紛亂繁沓的捷運站裡,突然放慢腳步 (即使當天得趕早上第二節的課),觀察人們匆忙之下顯得莫名彆扭的步伐,想想自己平時快遲到的樣子,不由自主覺得好笑 (也許這樣有點惡毒,但我真的看過穿著體面的OL不曉得是否因為側背包太重而斜肩,導致走路姿勢像之快跌倒的企鵝,或是穿著不合腳高跟鞋一副扭到腳的樣子掙扎前進 (還走的很快,真佩服!),再想想自己是否也在自己沒注意的時候擺出相同的姿態 (例如明明踩著娃娃鞋卻硬是要趕那班快開走的公車),像是溺水鴨子一樣的趕車趕鐘聲,這樣的觀察無疑為平淡的生活帶來一種趣味)。


那也是種reflection,在看這本書的當下,我回身觀望,在時間和腳步之間找到一個節奏,可以快可以慢也可以忽快忽慢,或者,靜止是最好的旋律。


然後,突然很想好好生活。


最近是真的很累,而且很莫名。無法好好入睡,睡了又很容易提早醒來,在微光中為失眠感到焦慮,天大亮時才又昏昏欲眠,偏偏鬧鐘就在此時響起… …如果是假日,就會奢侈的硬是要跟棉被多纏綿一會,但效果總是不如預期,醒來還是疲憊,眼睛酸澀頭也因為躺太久而感到昏沉。若是下午抽空補眠,晚上又要睡不著… …惡性循環之下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此情緒也不太好。本來就孤僻的人了,現在更懶的跟人打交道,但太久沒有進行日常生活一般談笑又會讓我的心情更悶更笑不出來。表情總是無所適從,眼角嘴角的位置怎麼擺都不對,索性戴口罩遮著省事 (其實原本是因為過敏體質醫生交待的,現在反倒習慣沒人看見我的表情的自在了 = =)。


估計約莫是用眼過度加用腦過度造成的疲勞,我個性又多慮悲觀,一點功課就會給我帶來壓力 (多半是自己給的,老是習慣性的想著下一件事要什麼時候完成怎麼完成,在腦海裡畫出完美藍圖後依樣畫葫蘆,若是計畫遇上變化就會煩躁。休息的時候想著工作,工作的時候又累到想休息,糟糕透頂的完美主義),大概是因此而難以成眠。醫生常交代我要放鬆一點,因為易緊張的個性我身體容易虛弱,動不動就拉肚子,我也很想放鬆啊~但暑假一過壓力一來,個性就回來了 = =


這樣的自我糟蹋我真的受夠了 (事實上真的是自找的,因為不管是以能力或時間哪方面來說,我需要完成的所有作業包括老師要求的預習或準備小考或報告或提前準備期中考,都在範圍內,是很充裕的),很想回到所謂常軌 (這種“失調”偶而會來上一次,說不定有週期性?),於是今天強迫自己提早起床了 (凌晨不知道幾點就醒了,頭腦清楚一點睏意也無,7:00鬧鐘如預期響起,我多賴了半小時就起身,因為不想再重蹈覆轍,反正就算睡到9:00也不會比現在更清醒,撐著不睡午覺的話到晚上說不定會睡的比較好,也許失眠的問題就解決了)


深信,正常的作息是調理紊亂生理時間的最佳方式 (說不定這方法是錯的… …)


取代以往用嚴謹的時間格來約束自己的方式,最近我想隨性一點,強迫自己不准計畫下一個schedule (是說我都快覺得自己這種完美主義是某種程度上的強迫症了… …),或許壓力會小一點。接下來,我想好好對待自己,好好 “生活”。


自我糟蹋絕對不是好的生活模式,至少這點我很清楚。


完美主義可載舟,也可覆舟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睦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