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季的處理方式跟第一季比較不同,雖然基本上還是單元劇的形式,但安藤貴和的案子卻貫串全劇,感覺彷彿也算是有了一個主線劇情的安排。但看完最後的結局之後,我也跟小黛一起陷入了對於真相的糾結,到底對德永光一郎下毒的人是誰呢? 在搞不清楚凶手的前提下就這樣弄出一個無罪判決真的好嗎?

 

首先,關於真相這件事,其實我想王牌大律師這部劇一直以來想強調的都是一樣,就是真相只有上天知道。我想起以前在上傳播課程的時候,老師也針對記者應不應該追求所謂的真相這一點提過一些學者的分析與理論。我印象最深刻的說法是,真相分為客觀真相與主觀真相,客觀真相雖然存在,但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洞悉它,因為每個人在看事情的時候都有不同的立場 (框架),所以每個人所知的真相可能都只是客觀真相的一部分,也就是主觀真相。人們能做的就只有盡可能的蒐集較多的面向來接近客觀真相,卻很難還原它;應該說,也沒人能知道客觀真相是否被還原了。


所以還是那句話,真相,只有上天知道。


在法庭上,追求真相其實應該是法官的責任,要從律師和檢察官提出的證據、原告被告證人的證詞、還有律師的答辯等等眾多的訊息中判斷出最接近客觀真相的答案,再依法做出合適的判決。而律師和檢察官其實各有立場,尤其律師基本上是站在委託人這邊的,當然律師也會考量委託人的請求是否可能做到而決定要不要接案,但干擾真相的因素實在太多了。


例如在安藤貴和的案子裡,安藤貴和作為委託人究竟有沒有說出事實這件事就很有疑慮,律師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接案並想辦法替她脫罪,以古美門的邏輯來說就是,只要勝訴,真相是什麼並不重要。他用一種很極端的方式呈現了這個行業的特殊性質。


雖然這樣說,但古美門也不是完全不進行調查的人,否則又為何要將安藤貴和可能是在包庇疑似是她親生女兒的皋月這件事掀出來呢? 當然,這只是他回歸法庭的一個手段,但也看得出來他並不是只靠著話術就打遍天下的律師,他對事實基礎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的,就算委託人自己什麼都不說。


另外還有一個干擾客觀真相發掘的因素,其實就是話術。我覺得語言和文字是很神奇的東西,為什麼一種語言中同樣或類似含意的辭彙可以有那麼多呢? 雖然是類似的意義,但用法上只要稍微調整,或是搭配不同的組合,就可以給人不同的感覺,引導別人產生自己想要的詮釋。這就是話術。


在我的認知裡,話術並不一定是謊言;應該說,高明的話術可以就算不說謊也能引導出不一樣的意義,透過隱瞞部分真相 (但沒說不代表說謊) 或是強調部分真相並弱化另一部分真相,總之有很多方法可以讓聽者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思考,這種技巧其實生活中都用得到。也因此,主觀真相的呈現有可能某程度上已經遭到扭曲,使得追求客觀真相這件事變得更遙不可及。


回到劇本身,其實我不覺得真相不重要,但或許對身為律師的古美門來說,他的立場始終就是如此。至於結局,不管人是誰殺的,也不管皋月到底是不是金崎和安藤貴和的女兒,總之看起來好像皆大歡喜…如果不考慮縱放了一個殺人犯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的話…


不過,她們之中真的有殺人犯嗎? 


安藤貴和在古美門與小黛鬧出來的那個民事法庭上的表現不似作偽,她應該是真的沒殺人、真的想包庇她的女兒 (不管是不是,反正她當時是真的把她當成女兒看的,因為年齡和生日都符合),但毒藥應該是她買的沒錯。


而皋月,如果她的動機就是因為父親要捨棄她來娶安藤貴和進門,倒不是沒有可能;但,她買得到毒藥嗎? 那瓶雖然在網路上就買得到,可賣家應該也知道這是違法的事,挑選買家的時候再怎樣也不會給賣給一個小孩吧? 怎麼看風險都很高。


這麼組合起來,最後那個看似荒誕的版本,說不定就真的是事件真相呢?


至於德永光一郎本人,有沒有可能藥是他買的,毒也是他下的呢? 如果說因為安藤貴和與女兒之間的不和睦就要帶女兒一起自殺,我覺得有點不合情理。再說,如果他打電話想送走女兒這件事是真的,那麼就更沒有自殺的可能性了,明明他都把他跟安藤貴和的未來鋪好路了不是嗎?


其實我覺得如果這不是意外而是蓄意謀殺的案件,那麼皋月是凶手的動機比較可信,雖然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狠毒的心思很不可思議,不過孩子的世界,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最喜歡的爸爸不要自己了,反正以後也不能一起生活了,乾脆殺了他然後嫁禍那個惡魔女-這樣想似乎也不無可能,但我還是覺得一個小孩子能搞到一瓶毒藥,還能精準計算不會致死的量,好像有點牽強。


最後也只能相信小黛編出來的那個版本了。不過這世界上本來就是願意相信即為真,就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像是羽生對古美門究竟抱著怎麼樣的情感,也是個人自行腦補囉XD 信即為真 (奸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睦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